坚持“治未病”,增强人民体质

——同心圆工程倡导全民健康计划

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,是幸福生活的基础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。而预防保健则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。为此,同心圆工程积极倡导以“治未病”为核心的全民健康计划,旨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。

全民健康计划以“治未病”为核心

根据现代医学理论,人群的健康状态可分为三种:一是健康未病态;二是欲病未病态;三是已病未传态。“治未病”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,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、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。“治未病”思想源自《黄帝内经》,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对“治未病”思想都极为重视。

如今,慢性病以井喷态势发展,特别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癌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,快速在中国蔓延。除意外事故外,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率的80%以上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其实,很多疾病的潜伏期非常长,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一下身体发出的信号,就能够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。可见,全民健康计划刻不容缓,而“治未病”必然是其核心内容。

重视“治未病”,提升身体素质

在慢性病的致病因素中,由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占60%以上,环境污染占据诱因的10%。2008年,时任中国卫生部部长的陈竺指出,如果我们能克服不良习惯,至少80%的心脏病、中风和Ⅱ型糖尿病,以及40%的癌症都可以避免或预防。在美国,既有专科医生(治疗疾病),又有社区医生(预防疾病),而中国老百姓却养成了“没病吃饭,有病吃药”的旧习俗,很少去重视疾病预防。

同心圆工程慈善基金依托同心圆工程公益网站平台,倡导全民健康计划,只有让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重视起来,让“治未病”理念深入人心,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,才能达到未病预防的效果,从而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质。

“治未病”健康计划重在行动

“治未病”的重点在于营养保健、食疗与肠道保健和疾病预防等几方面。为使全民健康计划落到实处,同心圆工程慈善基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,为“治未病”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,主要通过村医培训、专家义诊活动以及未病预防宣传等,让更多人行动起来,推动“治未病”落到实处,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!

营养保健

营养保健的作用是从上游控制疾病源头。人的健康取决于每一天均衡的营养,针对慢性病,特别要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。营养保健食谱是健康计划的必备。而同心圆工程从慈善惠民出发,在官网设立专业栏目普及养生保健知识。

食疗与肠道保健

健康计划提倡以食疗代替药疗,达到“治未病”的良好效果。病从口入,食疗是肠道保健的重中之重。据不完全统计,70%的疾病由胃肠道引起。胃肠道疾病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。由此,同心圆工程有针对性地发起肠道健康义诊活动,并建议广大群众通过食疗改善胃肠道功能,让“治未病”从胃肠道保健抓起。

疾病预防

“治未病”是中医的科学健康观。对于目前大多数病因或危险因素并不明确的疾病,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能实施有效的预防。对此,同心圆基金会发起万名村医培训计划,联合各地卫生机构部门,通过专家免费培训,如预防医学培训、中医保健培训等,提升边远贫困乡村医生医疗技能,加强当地疾病预防工作。